17条线路,673公里总里程,每天超过1000万人次的客流量……上海轨交的路网规模目前已达到世界第一。今年年底,上海轨交运营总里程还将突破700公里。这座城市“第二空间”的打造者——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正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按照上海构建全球卓越城市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能级与核心竞争力。
新时代新征程,上海地铁又将焕发哪些新的活力?在近日举办的“2018对话上海国企领导全媒体大型访谈活动”中,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俞光耀表示,上海申通地铁将在以安全为本的基础上,建设形成一个高效决策的地铁“数据大脑”和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神经”系统,全力打造智能化、数字化地铁,开启智能地铁新征程。
从96辆到5000辆上海地铁网络规模全球第一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同时也是上海地铁走过的25个年头。俞光耀介绍,1993年首条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通车试运行,实现了上海地铁建设与运营零的突破,之后的短短20多年,上海地铁走过了发达国家地铁10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上海地铁网络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进站客流排名全球第二,在运营效率和质量、客运分担率、科技创新能力等关键核心指标处于行业前列。根据国际地铁协会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上海地铁的主要运营指标均持续快速提升。
7月19日,伴随着一列身着翠绿色色标腰带的上海地铁2号线最新型号列车在轨道交通北翟路停车场亮相,上海地铁车辆正式进入了5000辆规模新时代。回溯历史,1995年,1号线的首批16列共计96辆列车齐聚亮相;2007年,本市地铁列车的保有量突破1000辆;至2009年底,列车保有量翻一翻,达到2000辆;2012年夏天,上海地铁又迎来了第3000辆列车;2016年年底,第4000辆列车落户9号线三期,列车配属数量持续刷新纪录。
“对上海地铁而言,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量。25年里,上海地铁列车迭代更新,从最初的依赖全进口到如今的全面国产化,从初代的直流传动列车,过渡到第二代交流传动列车,从第三代的节能绿色环保列车,进化到第四代的智能化列车,上海地铁列车正朝着科技化、国产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的目标继续不断进步和发展。”俞光耀介绍,2019年上海地铁还将突破6000辆列车,2020年或将再突破7000辆列车。
“尽管如此,上海地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俞光耀说,“因此,集团提出新一轮‘三个转型’发展目标,即从建设运营的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单一的交通运输功能向综合服务的城市地铁网络转型、从运营地铁向经营地铁转型,按照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不断提高企业能级与核心竞争力。”
俞光耀还表示,上海地铁未来还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打造安全高效的地铁网络,牢把建设安全风险关,确保运营安全受控;二是建设智慧地铁,不断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地铁运营全过程的应用;三是人才强企,培养一支与超大规模网络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四是创新“地铁安全、社会共治”的城市安全管理新模式。
打造人性化服务增能提效提升百姓获得感
除了硬件上的飞速发展,上海地铁的软实力也与日俱增。
“上海地铁近年来着力打造人性化的服务,为的就是让市民乘客有更多的获得感,”俞光耀介绍,人性化服务中首先就是上海地铁的“增能提效”,“我们在6号线、7号线、9号线等多条线路上先后实施增能。未来,上海地铁的运营效率将进一步提高。预计今年年底,中心城区地铁线路达到平均间隔3分钟,2020年达到平均间隔150秒。”
俞光耀还特别提到,2号线广兰路站至浦东机场方向的列车4节编组改为8节编组的项目正在调试中。目前,2号线川沙停车场已完成改造,具备停放8节编组列车的能力。到今年年底,伴随车站改造,列车、供电系统、信号系统的调试工作也将先后完成。届时,2号线全线计划实现8节编组列车贯通运营,广兰路到浦东国际机场站将实现4/8节编组列车混跑,明年有望全部开行8节编组列车。
此外,延时运营也是上海地铁去年推出的一大人性化服务举措。2017年4月28日起,上海地铁6条线开始进行延时运行,平均延时83分钟,最长105分钟,最少75分钟。这一举措在方便乘客出行的同时,也进一步拉动了城市经济。
今年11月,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是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各国(地区)报名十分踊跃。此次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上海地铁承担观展大客流的运送和疏散工作。此次进口博览会的保障规格和安保等级高,对运营安全、运能运力、站车环境、窗口服务等提出了高要求。俞光耀表示,上海地铁已经提出了“安全第一、运力充分、保障有力、服务优良”的工作目标,提前准备,精细组织,加大装备和人员力量投入,全力以赴做好进博会服务保障,努力展现上海窗口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