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东延工程
初步设计的批复
南昌市发展改革委:
报来《南昌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呈报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东延工程初步设计的请示》(洪发改文[2021]127号)及有关材料收悉。根据《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东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赣发改交通[2021])756号)、江西省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关于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东延工程初步设计的评审报告》(赣评审字[2021]291号),经研究,原则同意该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并就有关事项批复如下:
工程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东延工程(项目代码:2020-360000-54-01-042828)起于1号线一期工程终点站瑶湖西站,由西向东,于瑶湖大桥南侧下穿瑶湖,沿规划新月路走行,终于规划新月路与东风路交叉口的麻丘站,线路总长约4.36公里,均为地下线;全线共设2座车站,均为地下站,平均站间距2.04公里。最大站间距为2.35公里,最小站间距为1.73公里;全线设置盾构井1座、中间风井1座,共享地铁大厦控制中心。
总体设计
行车组织及运营管理
基本同意行车组织及运营管理。设计年度为初期2028年,近期2035年,远期2050年。采用双线线路、右侧行车,由瑶湖西站向麻丘站为上行方向,反之为下行方向。车辆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与既有1号线一期工程贯通运营。初期1号线全线较现状增购配属列车为30列,其中1号线东延工程购置列车4列,北延工程购置列车26列。
主要技术标准
1.正线数目:双线
2.轨距:1435毫米
3.最小平曲线半径:车站正线为1000米(设站台门)。区间正线为300米,困难条件时为250米;出入线、联络线为200米,困难条件时为150米;车场线为150米。
4.最小竖曲线半径:车站端部一般情况为3000米,困难条件时为2000米;区间正线一般情况为5000米,困难条件时为2500米;联络线、车场线为2000米。
5.最大纵坡:区间正线为30‰,困难条件时为35‰;联络线、出入线为40‰;地下车站为2‰,具有排水措施或与相邻建筑物合建时,可采用平坡。
6.建筑限界:区间直线段矩形隧道行车右侧边墙内侧至线路中心线为2100毫米,行车左侧边墙内侧至线路中心线为2300毫米;建筑限界最小总高度为5060毫米;区间单圆隧道建筑限界为直径5200毫米;岛式直线车站站台边距线路中心线1500毫米,轨顶风道底至轨面高度不小于4500毫米。曲线地段需根据曲线半径和轨道超高按曲线地段矩形隧道的加宽方法计算并进行加宽。
7.设计荷载:全线均按B型车6辆编组设计,单轴重不大于14吨。
8.抗震:按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设防烈度6度)进行结构抗震设计。
9.人防:防核武器抗力级别为6级,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为6级,防化等级为丁级。
10.防洪:结构防洪设计水位按100年一遇标准设计
(三)线路、车站及轨道
1.线路布置
基本同意总体线路走向及线路平纵面设计,线路起于1号线一期工程终点站瑶湖西站,由西向东,于瑶湖大桥南侧下穿瑶湖,沿规划新月路走行,终于规划新月路与东风路交叉口的麻丘站,并预留远期延伸条件。下阶段应补充必要的工程地质、水文勘测及管线、建(构)筑物的调查工作,并与水务、市政等有关部门衔接,落实有关涉水、沿线建(构)筑物、市政管线拆迁、改建协议,进一步稳定线位、站位,优化、完善线路平纵面设计,稳定1号线东延线工程起点技术方案。
2.车站
同意全线设2座车站,分别为瑶湖东站、麻丘站,均为地下站,无换乘站。平均站间距2039米,最小站间距为1734米(瑶湖东站~麻丘站),最大站间距为2345米(瑶湖西站~瑶湖东站)。
3.轨道
同意正线、配线采用60公斤/米钢轨、9号单开道岔;正线全线铺设长钢轨无缝线路,正线采用长枕式整体道床,配套采用DZⅢ型扣件。根据环评要求,中等减振地段采用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高等减振地段采用梯形轨枕减振道床,特殊减振地段采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下阶段应结合线路线位、配线设置、局部规划道路调整、地面建筑拆迁等实际情况,并按照环保要求进一步核实、优化、减振范围。
土建工程
区间
原则同意区间隧道等结构设计。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耐火等级为一级,防水等级为二级。区间隧道衬砌结构统一采用通用型管片。单圆区间内径5400毫米,外径6000毫米,衬砌厚度300毫米,环宽为1200毫米,错缝拼装。正线隧道均采用单圆盾构法施工,联络通道采用矿山法或机械法施工,瑶湖西站东端新建盾构井及瑶湖西站~瑶湖东站中间风井采用明挖法施工。下阶段应结合详勘的水文、地质资料,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瑶湖盾构方案相关节点设计,分段核定不同管片埋深配筋量,合理控制地面沉降,确保施工安全和邻近建(构)筑物安全。
车站
1.原则同意各车站的规模、总体布局及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下阶段在满足车站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进一步优化车站布置,合理确定车站规模。结合商业开发的车站应做好防火分区,并满足安全疏散要求;落实供水、供电及市政管线改迁协议,落实相关拆迁事宜。
2.原则同意各车站主体、管理用房、设备用房等建筑设计,按照规范要求和设计能力布置自动扶梯、电梯、楼梯、售票机、检票机等设备。内部装修标准应适当控制,体现功能为主原则。
3.基本同意各车站采用的型式。瑶湖东站、麻丘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
4.基本同意在瑶湖西站新建盾构井、瑶湖西站~瑶湖东站区间设置中间风井。
5.原则同意各车站结构设计。车站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地下车站、人行通道以及风道的设备区按一级防水等级要求设计,风道非设备区按二级防水等级要求设计。
(1)各车站均为地下车站结构,根据车站宽度和站台形式分别采用单柱双跨、双柱三跨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型框架结构,标准二层站顶板厚度800毫米,侧墙700~800毫米,中板400毫米,底板900~1000毫米,各层板设置纵向梁。附属结构均为钢筋混凝土箱型框架结构,典型风井、出入口顶板、底板、侧墙厚度为600毫米。
(2)根据各车站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开挖深度、施工方法等,采用800毫米厚地下连续墙、钻孔桩加隔水帷幕等围护结构,配合坑内降水施工。
(3)下阶段应补充必要的详细地质勘察资料,进一步查明各车站的水文、地质条件,深化结构设计,合理确定围护结构嵌固深度。
(4)原则同意各车站出入口设计。车站主体部分原则上设置4个出入口,特殊情况下不应少于2个,带配线车站物业出入口近期考虑预留,远期待配线预留空间启用后再行开通使用。困难条件下布置于规划道路红线内、占用人行道的出入口设置,应征得规划部门同意。下阶段应进一步与规划部门衔接,结合街区建筑及地下商业、办公和行人过街要求,优化调整各车站出入口布置;优化完善地面公交衔接方案。
四、机电设备
(一)供电
同意本工程采用与在运营的1号线工程一致的交流110/35kV两级电压集中供电方式、直流1500V牵引供电制式、架空接触网型式,电力监控、杂散电流防护与接地、供电车间等专业设计原则与标准与已运营部分保持一致。
(二)通信
原则同意通信系统设计。通信系统由地铁专用通信、民用通信及公安通信三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组成。民用通信由铁塔公司负责实施。下阶段应进一步落实与南昌轨道交通规划线通信网的互联互通,进一步研究、完善同一控制中心通信各子系统实现资源共享的方案,并开展与电信运营商、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对接工作,优化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信号
原则同意信号系统设计。同意正线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采用与一期工程制式相同、相互兼容的移动闭塞CBTC系统,主要包括列车自动监控子系统(ATS)、计算机联锁子系统(CI)、列车自动防护子系统(ATP)、列车自动驾驶子系统(ATO)、数据通信子系统(DCS)和维护监测子系统(MSS)等。全线配置信息安全3级等保设备。下阶段应结合一期工程既有信号系统现状,进一步研究、深化信号系统方案、构成和功能。
自动售检票(AFC)系统
原则同意AFC系统设计,AFC系统主要由线路中央计算机系统、传输网络、车站计算机系统、车站终端设备、车票等组成。下阶段应根据各车站规模、客流量合理配置AFC设备,预留远期设备安装和接入条件。
综合监控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原则同意综合监控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综合监控系统由中央级综合监控系统、站级综合监控系统(含车站、车辆基地)和其它辅助系统等部分组成,采用中央级、站级两级管理,中央级、站级、现场级三层监控方式。系统以电调、环调为核心,与PSCADA、FAS、BAS、ACS、通信、信号等系统集成或互联,紧急情况下能联动各系统实现防灾救援的功能。
通风、空调系统
原则同意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同意地下车站通风空调系统采用全高站台门系统,设置“双活塞”隧道通风系统、车站设置全空气空调系统及防排烟系统、车站管理用房设置多联机加新风系统。下阶段应进一步研究明确排热风机、公共区全新风空调工况回排风机、隧道通风系统早晚通风合理运行策略;进一步研究高效空调系统实施方案。
站台门系统
原则同意站台门系统的控制模式、接口设计及门体结构设计,下阶段应根据规范及限界要求细化站台门的限界设计和防夹方案。
自动扶梯及电梯
原则同意自动扶梯、电梯设计。自动扶梯选用公共交通重载型自动扶梯,车站内垂直电梯选用无机房电梯。下阶段应进一步落实车站土建与自动扶梯及电梯的接口问题,以减少设备安装时对土建整改的工作量。
给水、排水与消防
原则同意给水、排水与消防系统设计。下阶段应进一步与有关部门对接,落实市政管网的规划情况,落实车站给水、排水系统接驳条件,稳定设计方案,并完善相关审批手续。
控制中心
本工程控制中心设置于1号线同步建设的地铁大厦控制中心内,与规划的其它4条线路资源共享,实现对5条线的统一调度。下阶段应进一步与有关部门研究确定运营管理模式,优化完善相关设计,并合理分摊投资。
线网指挥中心
线网指挥中心一期工程设置于既有的地铁大厦内,规划的16条线路共享,由2号线东延工程建设,并由本工程与1号线北延、2号线东延及5号线工程共同分摊投资。
五、其他
原则同意防灾、环保、节能、人防等设计,下阶段应进一步与规划、国土、水务、公安、人防、消防、文物、环保、公路、供电等部门沟通衔接,并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履行相关专项审批程序,落实具体措施,确保方案稳定、工程安全。
工程概算
核定本工程总概算为246452.24万元,具体分项概算详见附表。
请项目单位、设计单位按专家组审查意见进一步优化、完善设计,并严格按照可研批复、初步设计批复要求实施,不得擅自改变建设内容、规模、标准和建设方案,控制投资。
七、本批复有效期为二年,需要延期的请在二年期限届满的三十个工作日前,向我委申请延期。本批复只能延期一次,延期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国家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此复
附件: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东延工程概算核定表
2021年10月18日
附件:
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东延工程概算核定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工程项目及费用名称 |
概算金额 |
备注 |
|
一 |
工程费用 |
157853.83 |
|
|
1 |
车站 |
57232.92 |
|
|
2 |
区间 |
45465.40 |
|
|
3 |
轨道 |
6986.87 |
|
|
4 |
通信 |
3734.71 |
|
|
5 |
信号 |
6061.04 |
|
|
6 |
供电 |
13836.23 |
|
|
7 |
综合监控 |
607.92 |
|
|
8 |
火灾自动报警、环境与设备监控 |
1195.75 |
|
|
9 |
安防与门禁 |
838.31 |
|
|
10 |
通风、空调与供暖 |
3797.37 |
|
|
11 |
给水与排水、消防 |
2426.55 |
|
|
12 |
自动售检票 |
1790.46 |
|
|
13 |
站内客运设备、站台门 |
3120.24 |
|
|
14 |
线网指挥中心 |
9131.76 |
本项目分摊的工程费用 |
|
15 |
车辆基地 |
66.60 |
|
|
16 |
人防 |
1561.69 |
|
|
二 |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
48853.75 |
|
|
1 |
前期工作费 |
23655.89 |
含征租地、房屋拆迁、管迁迁改、绿化补偿、交通疏解等 |
|
2 |
场地准备 |
2367.81 |
||
3 |
项目建设管理费 |
4039.68 |
|
|
4 |
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费 |
2841.37 |
|
|
5 |
招标代理及交易服务费 |
315.71 |
|
|
6 |
前期工作费 |
500.00 |
|
|
7 |
研究试验费 |
260.00 |
|
|
8 |
勘察费 |
1262.83 |
|
|
9 |
设计费 |
6314.15 |
|
|
10 |
设计咨询费 |
552.49 |
|
|
11 |
工程造价咨询费 |
631.42 |
|
|
12 |
引进技术和设备其他费 |
98.46 |
|
|
13 |
综合联调及试运行费 |
1595.03 |
|
|
14 |
生产准备及开办费 |
548.10 |
|
|
15 |
工程保险费 |
947.12 |
|
|
16 |
安全生产保障费 |
1281.59 |
|
|
17 |
施工图审查费 |
492.50 |
|
|
18 |
专项检测及验收费 |
140.00 |
|
|
19 |
白蚁防治费 |
25.12 |
|
|
20 |
公交一体化 |
100.00 |
|
|
21 |
在建工程安全质量远程视频监控费用 |
384.48 |
|
|
22 |
BIM及信息化费用 |
500.00 |
|
|
一+二合计 |
206707.57 |
|||
三 |
预备费 |
10335.38 |
||
四 |
专项费用 |
29409.29 |
||
1 |
车辆购置费 |
15600.00 |
|
|
2 |
建设期投资贷款利息 |
13569.29 |
|
|
3 |
铺底流动资金 |
240.00 |
|
|
五 |
概算总额 |
246452.24 |
||
抄送:南昌市人民政府、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室 2021年10月19日印发 |
||||
年月日
江西省发改委办公室 年月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