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城市由于前期研究不够,致使有轨电车建成之后没有足够的客流,运营一段时间后,大家反而对有轨电车未来的发展产生疑问。”
7月25日,在2019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上,国家发改委下属单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下称城轨协会)常务副会长周晓勤谈到中国城轨发展面临的挑战,涉及有轨电车、轻轨、市域快轨等轨交系统,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截至2018年底,中国内地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共35座,运营里程达5761公里,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国运营线路总长度将超过6800公里,下半年预计常州、徐州将开通城市轨道交通。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进入高位稳定发展的阶段,全国有6000多公里城轨在建,每年投资规模在4000亿-5000亿元,每年有800多公里建成运营。城轨协会认为,这样的高速增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但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有轨电车华而不实?
目前国内有15个城市开行了25条有轨电车线路,总长约329公里,另有大约400公里在建。据城轨协会统计,全国目前大约有80个城市和地区正在研究或拟建设有轨电车,涉及到28个省市自治区,拟建设规模接近8000公里。
不过有轨电车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近几个月有多起事件引发关注:5月份,珠海有轨电车因运营不佳,陷入是否拆除的风波,后确认不拆;6月份,武汉光谷有轨电车发生撞人事件;7月份,据上观新闻报道,上海松江有轨电车T1线开通后,致周边交通更加拥堵,高峰时期要花20分钟才能通过路口。
周晓勤认为,一些城市由于前期研究不够,致使有轨电车建成之后没有足够的客流,运营一段时间后,城市市民和领导反而对有轨电车未来的发展产生疑问。
造价低、简单实用是有轨电车的优势,但是部分有轨电车的造价正在逐步增长,这也引起行业人士的担心。“有些城市的有轨电车搞得非常豪华,使得造价变高,但是建成之后效果不好,甚至还占用了城市的主要交通通道,使得无法再发展其他交通方式。”
周晓勤表示,目前现代有轨电车存在相关法规不健全、技术标准体系缺失等问题,致使有轨电车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定位不明确。“有的城市认可它是城轨制式,但又把它排除在城轨管理体系之外。”
根据城轨协会统计,全世界共有1.6万公里左右的有轨电车,占全世界轨道交通的40%,主要分布在欧洲国家。而中国有轨电车占城轨总规模仅5.7%,占全世界有轨电车比例为3%。
周晓勤认为,可从三个方面改变以促进有轨电车良好发展:①从国家层面明确有轨电车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功能定位;②为适应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应尽快完善有轨电车标准规范体系,科学引导发展;③应有宏观调控手段,对有轨电车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给以必要的指导,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装备成为市场主流。
轻轨发展需要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去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下称52号文),其中对地铁和轻轨的建设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15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15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150万人以上
不过中国多年来偏重大运量(地铁)的轨交系统,忽略了轻轨等中低运量系统的发展。“目前适合建设地铁的城市越来越少,适合建设中运量轻轨的城市将成为主力军,但我们对于轻轨的研究还比较滞后。”周晓勤说。
“52号文中的轻轨不仅指钢轮钢轨,单轨、中低速磁浮、自动导轨(APM)等都归于其中。但目前一些城市,特别是有资格建设轻轨的城市,对于什么是轻轨,建设什么样的轻轨,仍然不清楚。”周晓勤说,“设计单位在给城市做规划研究时,通常是自己熟悉什么系统就推荐什么系统,并没有具体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
对于轻轨发展遇到的问题,周晓勤认为应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从规划层面明确轻轨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功能定位,从设计、建设、运营管理、装备制造等层面明确轻轨系统特征。
通过市域快轨构建轨道交通都市圈
东京都市圈是发展非常成功的都市圈,用3.5%的国土面积汇聚了全国1/3的人口,同时占据了日本超1/3的GDP,轨道交通对此功不可没。中国目前已有长江中下游、成渝、中原、粤港澳大湾区等10个国家级城市群,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建设日益显得重要。
在东京都市圈的轨道交通中,80%的轨交制式为市域快轨。关于市域快轨的定义,大部分学者认为其客流特征和技术标准介于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轨道交通之间,具有典型的通勤交通职能,采用的技术标准应更接近于城市轨道交通。
但中国的情况和日本不同,不能完全借鉴日本的发展模式。日本的轨道出现在小汽车普及之前,是先有轨道后有都市圈,而中国是先实现了道路和小汽车出行,后才提出建设轨道交通都市圈。“日本是轨道上建都市圈,我们是都市圈上建轨道。现在我们有的地方轨道通道的选择都很困难,要学习日本还是比较难的。”周晓勤说。
周晓勤认为,应建立以都市圈和城市群里中心城市为主体,跨区域、跨部门的共管共治轨道交通管理机制,组织协调相关规划、建设、运营等工作;原来单一城市的城轨建设规划的审批,也应该逐步过渡到都市圈、城市群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统筹审批中,这样才更有利于市域快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