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0 | 网站首页 | 返回旧版
用户名 密码 新用户注册 |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首页 » 焦点 » 正文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公布!轨交领域1个团队、3个科技工作者上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01  来源:经济日报等  浏览次数:217

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在京举行。


据了解,在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获奖者中,轨道交通相关的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团队和科技工作者名单见下:


★ 复兴号动车组研发创新团队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冯江华


★ 西南交通大学 王开云


★ 西南交通大学 张卫华


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奖团队及个人介绍


复兴号动车组研发创新团队

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复兴号动车组研发创新团队获奖,是对广大铁路科技工作者科技报国、创新为民、拼搏奋斗的充分肯定,是他们收到的最好的节日礼物,进一步增强了铁路科技工作者的自豪感、获得感、认同感。


复兴号动车组研发创新团队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负责,以行业知名专家为骨干,是复兴号研发创新的国家队。创新团队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依托国家“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及高铁关键装备研发试验工程”项目,在重大装备攻关方面取得创新和突破——



坚持自主创新,打造了时速3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精品工程,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及性能世界领先,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速度世界第一;搭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速动车组全新技术平台,推动中国高铁技术迈出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


全方位突破了核心技术,开展了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网络等核心系统攻关,提升了整车气动性能、牵引功率密度比、制动防滑性能等,研发成果已广泛运用于复兴号动车组,实现了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开展大西、郑徐高速综合试验,构建了我国高速铁路装备成套试验验证体系,全面验证了复兴号性能指标及优化方案,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成功实现2列动车组以时速420公里交会及重联运行试验,试验研究水平世界领先。


立足运输需求,持续技术创新,研发了覆盖不同速度等级、满足不同运用需求的复兴号系列产品,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上,打造了中国制造亮丽名片,引领世界高速列车技术发展方向。


依托大规模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铁建设,国铁集团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着力推进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形成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高速铁路、重载铁路、高原高寒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铁路技术实现重要突破。


国铁集团组织国内相关科研院校和制造企业,集中优势科研力量,成功研制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复兴号动车组,京沪高铁、京津城际铁路成功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树立了世界高铁建设和运营的新标杆。


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京张高铁成功上线运用,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目前,我国已形成覆盖不同速度等级、不同编组形式、适应各种运行环境需求的复兴号系列产品,投入运用的复兴号超过800标准组,覆盖全国27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复兴号的成功研制和运营,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高铁关键核心技术,建立了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动车组技术平台和技术标准体系,推动中国铁路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冯江华

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冯江华先生,1964年11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2020年5月,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个人简历:


1989年8月参加工作。


2002年4月至2004年12月任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研发中心主任、副总工程师。


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任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2007年12月至2009年 12月任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技术总监。


2010年1月至2015年11月任本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自2015年12月起任本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主要成就:


冯先生具有丰富的科研开发、管理经验,共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是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茅以升科学技术奖、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


2020年5月,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参选院士:


他是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


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并于6月6日进入第二轮评选。


西南交通大学 王开云

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王开云,男,1974年7月出生,博士,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个人简历:


(1)1994.9-1998.7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


(2)1998.9-2000.6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研究中心,获工学硕士学位


(3)2001.9-2013.1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工学博士学位


(4)2000.6-2009.10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助教、讲师、副研究员


(5)2009.11-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6)2013.7-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


科研方向:


(1)重载铁路工程动力学理论与运营安全技术


(2)现代轨道交通列车与线路动态相互作用


(3)高速铁路基础结构服役性能演变及控制


科研经历:


(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课题“高速列车脱轨机理及控制”(编号:2007CB714706)


(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专题“列车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安全设计”(编号:2007AA11Z239)


(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铁路大系统动力学理论的研究与应用”(编号:59525511)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速列车与线桥结构动态相互作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速机车车辆横向非线性振动的理论与试验研究”(编号:50475111)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速和高速列车机械结构可靠性研究”(编号:50323003)


(7)国家博士点科学基金项目“提速列车轮轨动力作用研究”(编号:20030613011)


(8)四川省青年基金项目“提速及高速列车轮轨横向动态相互作用研究”(编号:06ZQ026-003)


(9)第12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基于随机振动理论的高速铁路非线性轮轨系统动态安全性能研究”(编号:121075)


(10)“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轮轨关系的共性基础技术—灾害环境下脱轨机理研究”(编号:2009BAG12A01-B02-1)


(11)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12届青年教师基金资助


(12)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


所获奖励:


(1)2003年成果“铁路提速线路强化技术及其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7)


(2)2004年成果“铁道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及工程应用”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3)


(3)2005年成果“铁道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3)


(4)2007年获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和铁道部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


(5)2009年成果“列车过桥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安全评估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9)


(6)2011年获四川省第11届青年科技奖


(7)2013年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8)2018年8月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其中王开云研究领域的《轨道车辆动力学及服役安全》项目在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内


(9)2020年01月10日,王开云研究员、翟婉明院士等共同完成的“重载列车与轨道相互作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所获荣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光荣称号,2007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2010


第八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获奖青年奖  ,2007


"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铁道科学技术奖,2010


2020年5月,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西南交通大学 张卫华

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张卫华,男,1961年4月生,江苏宜兴人,工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个铁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 ,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获得者  ,第五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成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现任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常务副主任。


2020年5月,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学习经历:


1983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机械系,获学士学位;


1989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一般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6年毕业于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机车车辆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5年到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参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卫华教授是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并于6月6日顺利进入第二轮评选


张卫华教授是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并于6月2日顺利进入第二轮评选


所获奖励:


1999年,“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2006年,“铁道机车车辆走行部理论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9年,“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2016年,“基于耦合动力学的高速铁路接触网/受电弓系统技术创新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另外获铁道部、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


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主要发明专利:


(1) 一种轨道车辆线性电机主动悬挂装置


(2) 轨道车辆转向架参数测定


(3) 独立轮对两轴转向架铰接车迫导向机构


(4) 一种能同时测量铁路车辆转向架三向刚度的测定试验台


(5) 双向机电作动式减振器试验台


(6) 一种流线型高速受电弓弓头


(7) 一种列车动模实验系统


(8) 基于差速传动机构的铁路机车车辆运行仿真试验台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 长大列车动力学仿真软件


(2) 机车车辆虚拟样机开发平台软件


(3) 机车车辆转向架疲劳强度分析系统


科研教学:


张卫华教授长期从事机车车辆设计理论、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机车车辆试验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自1989年,参加筹建铁道部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主研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车车辆整车动态模拟大型试验台—滚动振动试验台.在研制过程中,首先科学论证了滚动和振动相结合是机车车辆性能预测的最佳途径。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试验台的设计方案和关键技术,并负责试验台主要部分机械系统的设计、试验台系统调试工作,以及标定性研究和运用方法研究,使试验台完全满足机车车辆性能测试和性能优化试验要求,使我国成为继德国后,第二个可进行机车车辆全环境动态模拟试验的国家。试验台在我国高速、重载机车车辆的研制和铁路提速发挥了重要作用。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1998年通过铁道部组织的成果鉴定。其成果同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教委“1998年高等学校十大技创新”称号,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张卫华教授为该项成果的第二完成人。


张卫华教授还率先在我国系统开展电力机车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动力学研究,提出高速机车受流弓网系统的理论计算模型,早在1991年就提出我国高速弓网系统的参数匹配,为我国提速列车受电弓的研制成功起到促进作用。张卫华教授积极倡导并实施开发代表机车车辆先进水平的机电式摆式列车,负责主持倾摆系统的研制。这一项目的研制成功,可实现在既有铁路线,特别是山区小半径曲线上的提速,将为我国既有线的全面提速发挥重要作用。张卫华教授又在我国率先提出机车车辆主动、半主动悬挂控制新技术的研究,主持该铁道部项目的研究。

 
 


Tel:(网站)021-51603532;(会议)021- 51603528 51603599;(报告、手机报) 021-51603532;(定制)13482147664;Fax:021-5160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