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提升服务品质,我局已组织编制完成《汕头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2020-2035年)》(征求意见稿),为确保规划编制更加科学合理,现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公示时间:30天(2021年10月27日至11月26日)。
联系电话:0754-88281535;电子邮箱:stggjt@163.com;邮寄地址:汕头市天山北路与春江路交叉口春江大厦,汕头市交通运输局公共交通管理科(邮编:515041)。
汕头市交通运输局
2021年10月27日
汕头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2020-2035年)
(征求意见稿)
十九大以来,我市发展进入新局面,有必要开展公共交通规划,明确未来公共交通发展方向,构建立体化、多层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网络,为市民提供“区域一体、覆盖广泛、高效便捷、服务优质”的公共交通体系,支撑新的空间格局和产业布局,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营造人民满意公交,增强公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障城乡居民行有所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汕头市市域,包括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和南澳县,陆域面积2199平方公里;重点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包括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
二、规划年限
本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期到2035年。
三、规划目标
构筑与汕头市区域中心、省域副中心定位相协调,与“一心三带五组团”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和“一环两带三级五片”的产业空间相适应,与强化集约交通模式和高品质出行服务相匹配的“便捷、高效、智慧、安全、绿色”的公共交通体系。
(二)阶段目标
到2025年,具有区域内外一体的常规公交网络基本形成,中心城区以及沿海经济带东翼的集约交通模式和高品质出行服务进一步巩固,基本公共交通服务实现市域全覆盖,快速公共交通主骨架系统基本建成,城际、城市、城乡、镇村“四位一体、高效衔接”的网络体系基本建立,公共交通成为社会公众机动化出行的重要方式。
到2035年,建成名副其实的公交导向型城市,实现公共交通体系与城市发展水平相适应。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水上巴士、定制公交等为辅助,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多模式、立体化绿色交通体系,绿色出行更加便捷、高效、智慧、安全、绿色,社会公众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绿色出行成为社会公众出行的主要方式。
四、发展策略
一是构建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实现多维度融合发展。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水上巴士、定制公交等为辅助的公共交通网络;二是强化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支撑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明确以公共交通为引领的城市集约发展模式,实现城市开发与公共交通共生。三是打造多级换乘枢纽,促进多网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三级枢纽体系,锚固公共交通网络,引导“慢行、公交、地铁”组合出行;四是创新优质多元公共交通服务。开展“互联网+公共交通”多元服务创新示范工程,推动公共交通服务转型升级;五是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规模适宜、服务完善的公交站场体系。六是加强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七是建立健全配套保障体系,要涉及政策体制保障、管理组织保障、设施保障和科技保障等。
五、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辅助公交为补充的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架构
将汕头市规划公交线网分为轨道交通线网、常规公交线网以及辅助公交线网。轨道交通网(含粤东城际轨道),是汕头公共交通体系的骨架,覆盖城市最主要的客流需求走廊(一级客流走廊),以承担跨区(组团)、长距离、大客流出行为主,是功能交通网络的核心,支撑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常规公交网,是汕头公共交通体系的主体,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分为“快线、干线、支线(微循环线)”三大层级,满足市民中短距离出行,同时加强与轨道枢纽节点的接驳,延伸服务范围。辅助公交网,是汕头市公共交通体系的补充,主要为社区公交、通勤班车、旅游专线、学生专线、定制公交等特色公共交通服务线路和网络,满足公众多样化的出行需要。
六、规划形成均衡放射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以中心城区高铁CBD为核心,按“连三区、串三城、聚三带”的思路构建城市轨道主体骨架,规划形成“以汕头站为中心均衡放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打造市域快线、骨干线、辅助线等多层级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呼应内海湾城市发展轴、城镇提升带、沿海发展带以及汕潮、汕揭协同发展走廊,支撑“3+8+N区域产业布局”的产业布局,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澄海城区、潮阳城区、潮南城区全覆盖,并加强10个重点镇、15个一般镇的互联互通。
市域快线:按照“锚固枢纽,带动两翼,快速串联”的策略,强化澄海、潮阳、潮南等传统城市发展轴沿线地区与市中心区快速轨道联系,串联沿海发展带重点发展组团,支持市域空间发展。
骨干线:主要是为中心城区提供直接到达城市各活动中心的服务,促进城市朝多中心方向发展,引导城市发展方向,扩展城市空间格局。
辅助线:为城市化最为密集的市区提供能满足城市活动需要的轨道交通服务,与骨干网络互为补充。
七、构建“快线、干线、支线”多层次公交服务网络
(一)公交快线
按照“两网融合、两翼拓展”的总体思路,结合城市轨道线网建设规划方案,根据城市空间和功能节点布局,近期规划17条,线路里程271.6公里,服务于中心城区各功能片区的骨架联络功能;远期促进两网融合发展,公交快线逐步由“过渡线”转变为“补充线”和“加密线”,规划公交线路12条,线路总里程416.5公里。
(二)公交干线
中心城区与外围区采取差异化供给模式,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中心城区近期构建“东棋盘、西直连、轴向穿插、多向放射”的公交干线网络,共规划公交干线25条,总里程327.8公里;远期按照“衔接轨道、核心减复、外围扩网”的优化策略,规划形成“一网、三井、三放射”的远期公交干线网,规划公交干线34条,总规模459.7公里。外围区覆盖主要客流走廊以及连接外围城区与各主要街镇中心,实现各街镇中心直达外围城区、且经最多一次换乘可达中心城区。其中澄海区规划地面公交骨干线15条,里程239.5公里;潮阳区规划地面公交骨干线11条,里程253.1公里;潮南区规划地面公交骨干线10条,总里程222.8公里;南澳县规划地面公交骨干线4条,总里程127.6公里。
(三)公交支线
主要满足覆盖要求,服务中短距离出行,为骨干线网喂给客流。按照“及时配套、同步调整,逐步完善、动态调整”的思路,结合道路、轨道、居住、商业、公共设施的建设,同步配套公交支线网,可采用放射型、循环型、联络型等线路布局方式,实现公交服务网络基础覆盖功能。规划公交支线58条,总里程521.2公里。
遵循“与需求走廊相匹配、与上层轨网相协调、与道路条件相适应”的基本原则和“网络化、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近期以中心城区北岸为主,规划形成“四横三纵一放射”的专用道网络,规划专用道总长约42公里;远期重点拓展濠江区、东海岸片区及外围澄海、潮阳、潮南城区的公交专用道网络,规划形成约160公里公交专用道网络。
(五)发展多元公交服务
以市场化运作为主导,为满足社会公众个性化、高品质出行需求提供的公共交通服务。与基本公共交通服务相比,多元化公共交通服务实行市场化定价,具有更灵活的运输组织方式、更快的速度、更舒适的乘车体验等特征。
中心城区共规划25个公交枢纽站,规划面积规模约22.73万平方米。其中区域型综合交通枢纽规划3个;城际型综合枢纽规划8个,城市型地铁枢纽规划11个,城市型常规公交枢纽规划3个。外围区规划枢纽站36个,澄海区规划枢纽站15个,潮阳区规划枢纽站10个,潮南区规划枢纽站7个;南澳区规划落实枢纽站点4个。
九、“独立用地+配建”的模式推进公交首末站的建设
依托公交线网规划需要,中心城区共规划67个公交枢纽站(现状保留7个,新增60个),落实面积规模约23.59万平方米;外围区规划115个公交首末站,规模约48.7万平方米,其中控规已落实24.4万平方米,占比50%,缺口主要集中于潮南区和潮阳区,建议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及城市更新改造或控规调整逐步落实。
十、综合车场立体化,推进场站用地集约化发展
中心城区共规划19个公交综合车场站(现状保留4个,新增15个),落实面积规模约30.91万平方米,其中,兼顾首末站功能的综合车场共计7个,用地面积14.90万平方米;仅起到维修、保养及停车功能的综合车场共计12座,用地面积16.01万平方米。外围四区规划20个公交综合车场站,落实用地规模约60.98万平方米,其中控规已落实50.28万平方米,占比82%,缺口为10.7万平方米,主要集中于潮南区和潮阳区,建议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及城市更新改造或控规调整逐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