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铁集团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节前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了16万公里,其中高铁超4.6万公里。
铁路网越织越密,高铁线路已覆盖全国96%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列车越跑越快,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高铁350公里/小时商业运营的国家。
中国铁路不断提速的背后,作为铁路建设“国家队”的在鄂央企铁四院,贡献了重要力量。
69年前,从时速80公里起步
1955年的7月1日,连接广西南宁宾阳县黎塘镇和广东湛江的黎湛铁路建成通车,次年元旦正式交付运营。这是铁四院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条铁路。
1952年,老一辈的铁四院人进行野外勘察时,靠着老旧的经纬仪、水平仪和机动手摇钻机等仪器,住在简陋的柴屋甚至草棚之下,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硬是“手搓”出一条铁路。全长超过300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的黎湛铁路,为新线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中国铁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7年后的1992年10月4日,铁四院召开决战京九动员大会,由此拉开了“决战三年,铺通全线”的勘测设计大会战序幕。
举世瞩目的京九铁路被誉为20世纪我国最伟大的铁路工程之一,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作为全线总体设计单位,铁四院具体承担北起山东菏泽、南至深圳近1700公里的勘测设计任务。
铁四院线站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京九线可以说是一个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面对十多万筑路大军的全线上阵,急待图纸施工,铁四院迎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铁四院线站院调整生产组织,组织协作,加快勘测步伐;简化出图程序,站前工程按两阶段设计,动员组织职工加班赶工,以保证供图之需。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众多第一:第一次采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粉喷桩等综合加固技术,修建武穴至小池口软土路基,“不敢越雷池半步”的神话被现代科技打破;修建了长江上最长的公铁两用桥——九江长江特大桥;修建了卫运河特大桥,实现了铁路斜拉桥零的突破。
时速160公里的京九铁路纵贯华夏,它对推动沿线的经济发展,加快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促进香港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时速200公里—250公里,迈入高速铁路行列
1980年8月,随着深圳经济特区成立,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进口货物和旅客大量增加,由原广九铁路复线改造而来的广深双线铁路已经难以满足区域发展的需求。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开始将目光投向高速铁路。1991年,国家立项对广深铁路进行准高速化改造工程,铁四院请缨出战。在此之前,铁四院已悄然在高速铁路领域艰苦探索多年。
铁四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铁四院已在高铁领域悄然犁地。通过建立高速铁路文献资料库,组织技术人员翻译外国文献,并分批撰写研究报告,由铁四院11位高铁第一代设计者编著的中国第一本高铁书籍《高速铁路》于1984年初正式出版。后来,这本书成为早期高铁研究者人手一册的“红宝书”。
广深铁路准高速化改造的实施,在中国发展高速铁路技术进程中竖起了第一块里程碑,在这条线路上汇集了当时国内许多高水平的技术和装备,包括和谐号动车组、跨区间无缝线路、高速轨检车、高速道岔、信息化调度指挥系统等一系列技术与设施都得以率先投入运用,一系列新的设计思想都在这里付诸实施,可谓是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
1994年12月,时速160公里的广深铁路高速技改建成通车,其中新塘站至石龙站区间为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试验段,是当时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1998年,广深铁路时速200公里电气化改造完工,开行时速达200公里的“新时速”准高速列车。
铁四院设计的广深准高速铁路建成通车,突破了准高速铁路的一系列技术难点,使广深准高速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客运提速的开山之作,为后续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积累了经验,也为其后开启的中国高铁建设奠定了前期实践基础,从此中国高铁的车轮开始缓缓启动。
2008年4月18日凌晨3时,随着66802次列车缓缓出发,标志着我国首条建设并开通的时速250公里的客运专线——合(肥)宁(南京)铁路正式通车。
作为当时沪汉蓉快速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宁铁路是国务院批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来,我国首批开工建设的客运专线之一,其建成和运营的意义重大。为满足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技术要求,合宁铁路设计为客车时速250公里,货车时速120公里,铁四院在项目设计阶段进行了多项科技创新,达成了6个“全国第一”的成就。
铁四院相关负责人表示,6个“全国第一”,核心在速度。从常规铁路提高到时速250公里及以上,意味着我国铁路建设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
作为当时按照全新建设理念和技术标准建成的客运专线,合宁铁路积累了宝贵的客运专线建设和运营管理经验,为后续大规模客运专线建设提供了技术借鉴,可谓是我国铁路建设迈入高速时代的承前启后之作。
时速350公里,高铁运营速度世界第一
进入新世纪,高铁时代呼啸而来。当中国高铁建设的大潮扑面而来之时,凭借多年的研究先机,铁四院先后拿下了京沪、武广等多条高速铁路的勘察设计任务。
2009年12月26日,我国首条350公里时速千公里级高速铁路——武广高铁开通运营。武广高铁一次性建设线路长达968公里,满足350公里时速区段长达915.7公里,世所罕见。线路纵贯近千公里,跨越平原河网地区、低缓丘陵区、中低山区等不同的地形地貌单元多,不良地质地段多且复杂,路桥隧各种工程类型与处理措施齐全,各种无砟轨道类型齐全,是我国高铁建设最齐全的参考书,对促进我国高铁技术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而京沪高铁是我国提出建设的首条高铁,从前期研究到建成通车历时21年,仅论证过程就长达十多年。作为中国高铁的标杆和典范,京沪高铁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斩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在这条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上,“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创造了高达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线路试验第一时速;“复兴号”则成功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磁浮技术为追梦更高速度提供了可能
高铁有望继续提速,能超越350公里的时速吗?铁四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高速轮轨本身存在着局限性,最高运营速度难以突破400公里/小时,要寻求突破,必须另辟蹊径,磁浮技术成为一个可行的路径。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磁浮交通技术研究的设计单位之一,铁四院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同步研究京沪高铁磁浮及轮轨技术方案。2017年,以铁四院为代表的中国铁建所属企业参与了科技部先进轨道交通《磁浮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专项。作为主编之一,铁四院编制的《磁浮铁路技术标准(试行)》已于2020年1月正式实施。
目前,铁四院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磁浮建造技术、配套装备及标准体系,实现了工程应用技术的重大突破,具备开展高速磁浮勘察设计的能力。未来计划开展工程规划、设计咨询、装备制造、施工建设及运维管理等业务,推动高速磁浮全产业链的技术应用和产品研发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