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也是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12月19日,在济宁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现场,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有关情况,解读《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以下简称“《建设方案》”)。
在吹风会现场,一条条交通大动脉纵横交错的规划,一幅幅串联起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跃然纸上。从山东去往其他城市或是网购,“朝发夕至”都已成为过去式。比如,早晨买了中午就能收到的海鲜、生鲜,以及快捷且充满新鲜感的智慧绿色公路等。山东交通运输事业正向着“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持续迈进。
时间回到2022年5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并于当年7月高规格召开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会议,谋划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
两年多来,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取得有力成效,相继建成投用济郑高铁、潍烟高铁、济潍高速、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等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高速铁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沿海港口吞吐量、综合交通运量等多项重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坚强支撑和保障。
会上,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于永生介绍《建设方案》确定的总体目标,到2035年,山东率先建成交通强国示范区,基本形成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物流体系,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
同时,到2035年,全省高速(城际)铁路里程达到650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5000公里(含研究线位约3000公里),运输机场数量达到16个、通用机场达到100个,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及以上行政中心30分钟上高速,县级行政中心45分钟上高铁、60分钟到机场,设区市行政中心30分钟上高铁、50分钟到机场,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达到400个,内河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达到700公里,有力支撑三大经济圈内1小时通达、省内各地市间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的“123”客运通达网和省内1天送达、国内2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123”物流网。
山东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至今已有两年半时间,示范区建设有哪些创新突破或重要阶段性成果?在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张玉宏介绍中,有高速铁路建管模式试点,实现山东省高速铁路建设、运营管理等模式创新;智慧高速公路试点,建成京台高速泰枣段、济青中线济潍段等全国领先智慧高速等交通强国试点成效。
此外,亦有2022年以来建成5条高速铁路,出省通道达到5个,全省高铁里程跃居全国第1位。建成16条高速公路,里程突破8600公里,六车道及以上占比提升到37.9%等综合立体交通网完善成果。
经过全省上下两年多的不懈努力,示范区建设“三年创新引领、凝练成果”的多项目标提前实现,为山东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了强力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