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公众关注的广州地铁14号线一期、21号线增城广场至镇龙西段、广佛线燕岗至沥滘段今天开通试运营了。新线开通后,广州地铁线网里程将达到478公里。这些新线路将使这座特大型城市的区域联系更加密切。
通常而言,地铁线路的价值高低,一看客流热度,二看换乘密度,三看行车速度。这些新线路,各自占到了其中的优势。比如广佛地铁本身客流量就很大,燕岗-沥滘段的落成意味着广佛线“最后一公里”大功告成。当初一期落成,其受热捧的程度就显示出广佛同城一体的强大需求。如今,由于有四个换乘站,新线大大方便了佛山市民通过换乘往北通达珠江新城、天河中心,往南转向高铁南站,由此广州的吸聚能力进一步提升。
至于第二条线,14号线一期的开通,广州将由此实现11个区“区区通地铁”,催化北部区域向中心区的聚合效应。14号线途经白云区和从化区,这些区域面积非常广大,一期就长达54.4公里,最高运行时速120公里,还采用了“快慢车模式”运行。这种类型的线路,不仅带动沿线楼市经济,更重要的是让当地人更快融入广州的城市节奏,实现与都市圈同步。
让人注意的是,作为新线的21号线贯穿天河、黄埔、增城,需要“翻山越岭”,途经许多偏僻的地区,属于典型的长途线。为了提高效率,地铁线路也计划分为快慢车,车辆最高运行速度120k公里/小时。通往远郊的地铁,只能依靠站点少、速度快,才能更好地满足卫星城和中心区的维系需求。
广州地铁在打造城内线路的同时,已经构筑起基本的“外联网”雏形。这些跨市跨区的长途线路,更直接的效应是把远郊的消费群和生产力吸聚到核心区,由此形成更加强大的都市圈层,实现区域协同。在这种虹吸效用下,民众即使通过地铁住到楼价低廉的地方,还是会依赖地铁回到中心区工作与消费。
因此,直面人口迁移规律和商务区居住区分离的现实,就成为“规划引导型”地铁线的使命。与城区里那种容量大、速度慢、站点密的地铁线路相比,长途地铁就要求超过汽车平均速度,才能普遍获得社会认可。否则,通勤主体可能会更多地依靠楼巴和私家车,那么,长途列车就会成为“观光线路”,白白浪费运力。
当前,广州单日最高客流已经超过1000万人次,客流强度达到了2.54万人次/天/公里。这意味着,广州地铁除了继续南拓东进,在中心区加密线路、尝试建造平行线,都成为迫切要求。广州多年前提出的中心区500米就要有一座地铁站的设想,到今天来看还是具有很强烈的指导意义的。